
切断传染途径
1.查杀寄生虫
从鱼病的感染类型来分析,单纯感染、原发性感染较少。大型鱼缸工程中的正常鱼体内可分离出多种条件致病菌且共生于同一鱼体,这一事实说明水体中存在有利于它们生长繁殖的共同条件。因此,鱼的致病过程中往往 是协同作用,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化、严重化。有关文献指出,寄生虫寄生于鱼的体表或鳃上,鱼体皮肤被寄生虫损伤后,细菌就会大量侵人体内,促使疾病暴发且较严重。故在鱼病防治中要注意检查和杀灭寄生虫。
2.保持最佳水体环境
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是预防鱼病发生的基本前提。影响水体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等,因此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使水质保持最佳状态。应发挥水质因子与人工养殖协调作用,最大限度抑制病害发生与流行。
(1)控制水体中细菌的繁殖例如用多种光合细菌全池泼洒,让光合细菌大量繁殖而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从而抑制池中致病菌的繁殖,大大减少发病概率。同时可以利用同种生物之间及不同类型生物间的复杂生态关系,达到生态防病目的。
(2)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药物对防治病害有良好作用,但使用不当往往会污染环境,破坏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引起病原菌的抗药性。因此,在鱼病防治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物。
(3)经常换水和清洗过滤器海水鱼的饵料残渣和排泄物都是水质污染的污染源,要经常留意水质的变化。如有毒的氨经过分解后,可使毒性变弱。但是毒性弱的物质若积聚过多,对海水鱼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时会引发疾病甚至大量死亡。要避免水质污染,定期换水以及清洗过滤器都是不容懈怠的任务。